【为先青年】电光风采•2022年研究生校长奖章获得者王博文 | 脚踏实地,行稳致远,进而有为537
编者按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、最有生气的力量,国家的希望在青年,民族的未来在青年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盛世,重任在肩,需要仰望星空,也需要脚踏实地。电光学院始终坚持发挥榜样的力量,以点带面,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同学,他们踔厉奋发,勇毅前行,将先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在各自所处的专业领域闪闪发光。 团结,从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到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,他带领来自电光、经管、设传等学院的团队成员不断钻研、不断突破,站上了决赛的舞台。 献身,经历了数次光学实验失败的沮丧,他没有因暂时的停滞而失去希望,而是自强不息、勇于超越,成功探索出基于孔径编码的计算光学反演成像技术。并且主持1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,参与7项国家级、军科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。 求是,在智能计算成像这个方向,他以第一作者/通讯作者发表SCI/EI论文16篇,相关研究成果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,并入选军委科技委“慧眼行动”创新成果。 创新,他瞄准行业关键技术刻苦钻研,打破技术壁垒,研究出三大国际首创技术,其中包括国际首创“Coded Aperture”实现非相干无源被动远距离超分辨成像探测,受多项专利保护。 他将南京理工大学“团结 献身 求是 创新”的校风充分融入个人的规划,他就是电光学院2019级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——王博文。 获奖情况 1. 2022年获Light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全国百强一等奖(积分赛冠军、全国5强); 2. 2022年获评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奖章、优秀共青团员标兵; 3. 2022年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; 4. 2022年获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; 5. 2022年获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、最佳路演奖; 6. 2022年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“兵工杯”高校创新竞赛优秀奖; 7. 2022年获评第七届“创客中国”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0强; 8. 2021年获评金质奖章、优秀研究生; 9. 2021年获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; 10. 2021年获国际信息光学与光子学学术会议(CIOP 2021)最佳海报奖; 11. 2019年获第五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; 12. 2019年获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。 初见 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智能计算成像这个研究方向时,王博文说道,并不是他选择了方向,而是方向选择了他,无论是爱一行,干一行,还是干一行,爱一行,都需要对工作满怀热情,同时也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,需要善于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的能力,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想要的工作。无论如何,在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,他已开始书写自己与智能计算成像的故事。 相识 科研的过程总不会那么一帆风顺,那他是如何调整的呢?王博文这样回答,苦不苦看看长征两万五,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。科研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的,在智能计算成像的路上,走的并不是一帆风顺,光学知识的晦涩难懂、实验的数次失败也曾令他倍感沮丧,但这是每个做科研的人都要走的路,怕苦、怕累、怕无聊都做不了一个优秀的科研人,打最硬的铁,需是铁打的人。当他在科研中遇到暂时难以克服的棘手问题,压力比较大的时候,会选择先放一放,做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来调整心态,把压力转化为动力,然后再出发。梦想或许很遥远,但是有奋斗与理性作陪,寻梦的道路也将不再那么艰辛。 相知 知所从来,思所将往,方明所去。在读博期间,王博文在自己所处的智能计算成像领域不断深耕,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/通讯作者发表SCI/EI论文16篇,授权发明专利2项,受理发明专利3项,国防专利1项,并且还成功探索出基于孔径编码的计算光学反演成像技术,有望打造出能实现“亿像素、大视场、高分辨、快帧频”功能的军用光电远距离红外成像探测系统,相关成果引领了军用远场成像探测的前沿研究方向,可应用于单兵侦察装备及轻量级红外探测、预警系统等装备中。 另外,他带领团队将“勤奋”与“创新”刻进实验室的每一个日夜,参加各种国家级比赛并获奖,在第五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金奖,在第十四届、第十六届、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、最佳路演奖。他认为,比赛的意义在于学习、成长的过程,从另外一个维度看自己,提升自己全方位、多维度、多领域的能力。经历过体验过,比赛的意义或价值就已经达到了。相比于竞赛,他接下来更希望好好搞科研,在实践中摸索,毕竟还有很多科研工作等待去探索和突破。 科研竞赛之余,他还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举办的各类学术文化交流活动,电光学院博闻讲堂、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直播宣讲等等。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突破和成长,所以他都认真对待,每一次分享也都让同学们收获了许多。 在未来,他将继续秉持电光学院“敢为人先、争创一流”的精神,砥砺前行,投身国防事业,牢记崔向群院士“精密仪器需自主研制与创新领先”的研发初衷,让影像回归真实,让黑夜拥抱色彩,肩负起新时代红色电子工程师的使命,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 |